近年来,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认真落实“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的重要指示和意识形态责任制,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素质培养贯穿于所有课程的教学过程,努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增强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同感
学校党委按照“教育者先受教育”的要求,加强教师育人使命教育,通过专家讲座、教研活动、集体备课等途径,强化教师对本学科、本专业内在价值、社会价值的认识,增强其课程思政的使命感与认同感;加强教师育人意识培养,开展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建设活动,深化教师对自身及其育人职责的认识,增强教师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的自觉性与主动性;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师德建设年”和“红色教育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使其葆有对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解、对国家方针政策和育人目标的准确认知,以身作则做好思想引导和行为示范。
挖掘课程本身的教育功能
学校党委按照“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重要指示,引导教师追溯课程形成过程,通过专家讲座和集体讨论,感悟课程建设“化天之天为人之天”的过程,把握课程的价值目标。在“电子技术”课程建设中,教师们追溯通过自由电子“永不停歇”“无序中有序”的运动规律,承载着“敬业”“进取”“规矩”的价值态度和价值观念;引导教师挖掘课程思政资源,通过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发掘课程背后与专业相关的人性考量、价值关怀、战略定位。广大教师在云计算、大数据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技能、技术背后承载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教育学生从“信息化支撑现代化”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角度审视问题;引导教师设计课程实施方案,在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同步提升,在精品课程、重点课程的遴选立项和验收中设置“德育功能”指标,在学生评教、督导评课中设置“德育效果”观测点,督促引导教师在“讲知识”“谈技术”过程中适时、适度加入德育素质评价,画好“点睛”之笔,实现专业知识与价值教育“双丰收”。经过不懈努力和探索,学校“课程思政”取得明显成效,选手在自治区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大赛决赛中荣获一等奖。
抓好专业实习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党委认真落实关于“大力推进产教融合,健全德技双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源源不断为各行各业培养亿万产业生力军”的重要指示,注重校企协同育人,在合作企业建立“厂中校”,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技师组成实习指导团队,明确实习课程习得技能和职业品格要求,为实习育人奠定基础;注重培养合作意识,打造专业实习的教师、学生和企业人员共同体。在学校合作企业——昆山市仁宝集团手提式计算机生产线上,学生们与企业工程师、技师一道,掌控各自工位的生产过程、目测前后工位的运行状态、胸怀本条生产线的流转情况,从中感悟团队的作用、合作的宝贵、规范的重要。注重塑造职业精神,在通信技术专业实习过程中,学生们与移动、联通、电信所属各大通信工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团队成员分别建立师徒关系,跟随“师傅”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准确判断网络故障点、故障元器件和故障原因,迅速排除故障。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思考问题方式、一丝不苟精神和创造性。近两年来,学校学生在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别和省部级奖项150多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1项。
抓好社会实践课程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党委按照“实践育人”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建设“三线一体”育人机制,通过党委书记为总辅导员的“辅导员工作线”,结合学生思想实际,深化、细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通过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为总班主任的“班主任工作线”,帮助、指导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交友中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政治工作实效;通过学工处长为总顾问的“学生干部工作线”,在广大学生轮流担任学生干部过程中,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持续抓好“三下乡”活动,组建暑期理论宣讲团深入四子王旗土格木村,通过集中宣讲、入户宣讲、新媒体宣讲,为农牧民讲解乡村振兴计划、精准扶贫和改善民生具体措施,既帮助农牧民深刻领会了党的富民政策,也使宣讲团成员坚定了“四个自信”,收到了“教学相长”之效。持续做好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加强“键对键”工作,学校官网、官微发布信息数量年均1700多篇,“e班”平台推送信息数量月均28篇,内容包括高层声音、学院要闻、先进典型等。学校学生拍摄的影片《星星的孩子不孤独》在全区第二届大学生优秀微纪录片微电影评选展播中荣获“最佳公益奖”。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媒体功能,开发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内外技术前沿和我国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科学的飞速发展,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爱国热情。
来源:中国教育报